“苦菜根苦开花香,万朵香花迎太阳。受苦人拿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母亲》中插曲《苦菜花》的旋律和唱片机里的山东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吕剧,将内心中激盈着火热的爱国情怀的观众拉回到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里,把观众置身于抗日战争下胶东半岛的昆嵛山区农村的混沌历史情境中。共鸣动情处,台上演员声泪俱下,台下观众热泪盈眶,换场间隙,观众更是掌声不断。
3月28日晚,压轴出场的大型原创话剧《母亲》,迎来了我校首届戏剧演出季的成功闭幕。
《母亲》取材于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由我校徐赤老师和学生舒韵涵共同创作。话剧《母亲》节奏有起有伏,剧情有悲有喜,讲述了一位受压迫、默默忍受的农村妇女(母亲)在抗日斗争中,逐步成长为拥有了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素质的中国共产党战士的故事,塑造了其愈加勇敢、明了事理、积极参加抗日斗争的形象,借此热情讴歌抗日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将革命进行到底!”当“母亲”含着泪说着这句台词时,台下观众也为之动情。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话剧全体演职人员面向观众深深鞠躬,我校首届戏剧文化季由此落下帷幕。
本届戏剧文化季共十二个剧目,包括十一个小戏小品和大型话剧《母亲》,分三天演出,观众如潮,好评不断。话剧场场排练紧凑、道具逼真、服装讲究,体现出我校师生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话剧《母亲》中,剧中人物穿着打补丁衣服的这一服装细节,更加突出了“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一条心”,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人民”和“民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彩排间隙,记者采访了话剧主人公“母亲”的扮演者——金融工程专业2017级朱思雨同学,她一边对着镜子紧张的补妆,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从去年饰演‘赵星梅’到今年饰演‘母亲’,压力很大。但‘向戏剧大师学习、向戏剧先辈致敬’的精神激励着我一路向前。”在戏剧演出季的准备过程中,演员们常常排练至凌晨,主演们更因为心系演出而时常难以入眠。戏不痴,人痴。
出于对戏剧艺术的热爱,2017级新闻学专业的王何静同学连续三天都到了现场观看话剧。作为观众,她能切身感受到戏剧人物的悲欢离合、经典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华儿女砥砺前进的不屈精神。她表示,校友会堂连续三天的戏剧演出,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激励着我们重师学子在人生路途中挥洒青春、拨雾见日。
徐赤老师谈及我校推出本届戏剧演出季的意义,“要在传承经典、不失原创的基础上,向戏剧大师学习、向戏剧先辈致敬,使话剧走进校园。”此外,首届戏剧演出季的十二场话剧均紧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将话剧与生活拉近的同时也传播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据了解,我校在抗战胜利74年后推出首届戏剧演出季,上演了一批中外话剧的经典作品和我校师生原创的历年来在全国全市获奖的优秀作品。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盛宴,其意义更在于将话剧带入校园、带入生活。在话剧的氛围中传承经典,在话剧的力量下将我们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再拭金光,赋予时代新内涵。文化传承,需要继承,更需创新。不忘过往,继续前行,是戏剧演出季的使命,是“传承”的使命,更是我们努力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