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非师范生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培养学科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非师范生综合实践、就业竞争水平,着眼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打造复合型人才。11月19日下午,我校举行第十届本科非师范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答辩活动。
本次比赛分为舞台类、实物类、多媒体三类,分别于博雅楼501、503、504会议室同步举行。据悉,实物类大赛评委为招生就业处处长党亚莲、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书记曾艳、美术学院副书记李茂蓉;舞台类大赛评委为文学院王于飞教授、音乐学院曾凡冰老师、沙区文化馆李月老师;多媒体类大赛评委为信息技术中心董玉民主任、新闻与传媒学院王力老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兰晓红老师。三个类别共计76组参赛选手齐聚于此,展示自我成果,各具风采。评委们以作品为本,向选手质询,深入了解信息,进行细致点评并提出宝贵建议。
多功能智能分类箱、便捷式大功率深紫外LED杀菌设备、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公园设计……实物类的参赛选手通过展示实物成果或阐述作品构思,带给评委老师特别的惊喜。各评委就设计来源、设备可操控性、产品核心特点以及实用效果等方面对选手进行了细致且严格的考核提问。赛后,招生就业处处长党亚莲对参赛选手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成果呈现形态上要求学生自主操控、时间严格限制,力求媒体形式多样化;二是选手讲述内容上,提供理论支撑、体现作品特色、讲明设计核心、阐述实践意义。
舞台类包含音乐形体和语言表演两类。翩翩起舞的曼妙身姿,各式各样的语言交杂,深情动人的台词对白……舞台艺术选手展现自身特点,各放异彩。评委同选手积极交流互动,以身示范,从音乐、文学、戏剧不同角度专业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帮助选手完善作品。
影视类的多媒体作品结合时事,展示完整的故事情节,传递学科素质,发扬学科精神;信息技术类作品则着眼生活,合理运用多媒体智能化,创设方便快捷的软件,展现学科人文情怀。各评委从专业性、知识普及性、实用性三个方面对选手进行点评和提问,并指出希望优秀作品能成为重师文创的一部分,助力发展重师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下午6时,大赛圆满结束。基于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评委们结合创新性、实用性、专业相关性等多方综合考量,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选手进行打分排名。
此次答辩活动,同学们收益颇丰。“通过这次答辩,我明白了大学生展现自我专业成果的重要性。只要放松心态、准备充足,一切皆有可能!”来自新闻与传媒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多媒体类参赛选手吴宁琪有感而发。而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森林保护专业的熊昊洋也表示,虽然准备比赛作品的阶段有些许坎坷,但当作品完整呈现在评委面前时,自豪感油然而生,获得一股鼓舞人心的特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