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开启成才的钥匙
——孟东方校长在威尼斯wnsr888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2年9月9日)
亲爱的2022级同学们,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曾礼书记、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今年入学的6179名本科生、254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致以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精心培养、关心支持你们的父母、老师和亲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我在《重师校长荐重师》中,向你们详细介绍了重师的历史、文化、人物、环境等方方面面。学校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始终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恪守“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持续打造“名生、名师、名气”,不断弘扬“学气”、保持“静气”、锤炼“勇气”、涵养“大气”,积极营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长期以来,我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质师资和优秀人才。从现在开始,你们将成为重师大新的成员,一起书写人生最美的篇章,留下人生最美的回忆!
同学们,你们恰逢盛世。最美的年华,赶上最好的时代:国庆七十年,建党一百年,“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问”奔火、“北斗”组网、“蛟龙”探海,十四亿中国人齐心协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眼世界,积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同学们,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更是新时代的开拓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你们是中华民族的“强国一代”,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必将去开创新的辉煌。每一个重师人都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埋头苦干,立志成才,勇毅前行。
三年以来,我分别以“成才:在走进重师与走出重师之间”“长成参天大树,成就美好人生”“以‘学’为本,以‘习’立业”为题,分享我的时间观、人生观、学习观,给新同学上了第一课。今天,我想以“掌握好开启成才的钥匙”为主题,和大家分享我的成才观,也是我体悟的四句话。
第一句话,激情是成才的源泉。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即使在逆境中,真正优秀的人也总是充满激情,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意志、才能和潜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用激情的眼光看世界。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充满惊喜、每一天都有好心情、每一天都过得特别有意义——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身边处处是温暖。一个饱含激情的人,浑身充满正能量,足以感染身边所有的人。你用激情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也会因你而精彩,成才的通道也将为你打开。
把梦想转变为奋斗的激情。激情是一种性格、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人生有梦,更要有奋斗的激情,才会有不竭的动力,不断创造人生的奇迹。我校校友“时代楷模”王红旭、“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胡忠,正是对教育事业、对人生充满激情,才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了不凡人生。
让激情成为干事创业的原动力。激情源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激情而成功的”。居里夫人正是以激情成就伟业,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是重师学子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唯有不断为干事创业注入激情与活力的因子,才能在成才之路上谱写出灿烂的华章。
第二句话,勤奋是成才的基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古至今,从悬梁刺股到凿壁借光,无数个“勤奋成才”的故事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青春年华,时光正好,唯有勤奋,方可成才。2010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他对同学们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一年之春、一日之晨就是我们的大学时代,这是一个黄金的时期。” 在这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大学时代,勤奋就是实现理想最美的姿态。
勤耕不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伟业可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总是留给勤奋的人。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阅读了1500种书籍,完成了100多本笔记,才写出了伟大的《资本论》。同学们,希望你们靠勤奋做到学一行、知一行、研一行、爱一行!
人生在勤,日日勤,事事勤,成功必达。门捷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在于勤奋,勤奋当从小事做起。革命导师列宁曾说:“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同学们,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脑勤,便能通向成功的大门。
第三句话,创新是成才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二法门。从微博时代的兴起到GPS的普及,从智能手机到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鲁班、爱迪生、袁隆平、屠呦呦、任正非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的成功都赢在创新。
创新不等于创造。创新并不以年龄论、不以学历论、不以职业论,人人都具备创新潜能。我校美术学院校友刘圣召团队在中国空间站上留下了“重师参与的元素”。事实证明,揭示一条规律、提出一种学说、阐明一个道理、形成一个创意、完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都是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平凡岗位亦是创新舞台,人人都能成为创新的主角。
创新时时常在。创新素质好的人,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常怀好奇之心与质疑精神,方可常存创新之心,常思创新之法,才能成为大才。
创新永伴成长。只有主动树立创新精神、锤炼创新品格、丰富创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创新方法,强化创新素质,才能取得创新成果。希望同学们立创新之志,行创新之实,于主动创新中成长为栋梁之才。
第四句话,兼容是成才的路径。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同学们也要与社会兼容、同学习兼容、向学科兼容,才能不断开阔格局,增长才干,自我“赋”能,成就事业。
与社会兼容: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与社会兼容,是我们成长的智慧,成才的窍门。要以“世界大同、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在丰富且发展着的世界中吸收源头活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善于与他人合作,努力兼容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格局。
以学问兼容:兼善而从,则必成大器。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专门强调:“学工的人、学理的人,还要学习文史、经济和法律知识;那么学文的人,也要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要向老师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实践学,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眼界与思维,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定能成为有用之才。
向学科兼容:俱收并蓄,则以微知著。在学科综合的时代,越尖端、前沿的研究越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产生创造性成果。在开放的学术环境中,要秉承兼容并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探索真理、寻求突破,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才是一个长期过程,希望同学们为学为事为人始终保持激情的样态、勤奋的状态、创新的姿态、兼容的常态,掌握好开启成长的钥匙,去开启成才的宝库。
同学们,“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你们怀着远大理想,在美丽的金秋时节相聚在山城重庆,你们的生命中从此将永久地烙下威尼斯wnsr888的印记。我衷心祝福大家在重师大历练成长,学以成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中,扛起担当,做新时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