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比较文明学视野下的中国文明和国家形成的标志暨文明与国家的定义”高峰论坛在我校顺利举行

来源:历史与社会学院   作者:历史与社会学院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3-04-03   点击数:

3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主办,威尼斯wnsr888历史与社会学院、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承办的“比较文明学视野下的中国文明和国家形成的标志暨文明与国家的定义”高峰论坛在我校博雅楼503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分为开幕式、主题报告、闭幕式三部分。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李红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

孟东方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展文明溯源研究,揭示其历史脉络和变化规律十分必要。本次高峰论坛围绕中国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等重大前沿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对于探寻中华文明根脉,推动历史学、考古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厚实的理论支撑。李红岩研究员介绍了论坛的目标和论坛的主题含义。王震中教授回顾了系列论坛的举办历史。

主题报告大会上,王震中、李红岩、王子今、沈长云、李禹阶、方辉六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

王震中先生的《论原始思维的两重性:逻辑思维与原逻辑思维的交叉重叠》以旧、新石器时代的物质遗存和人类活动为佐证,透物见人,解释原始社会令人费解的现象,探究原始社会人类思维的两重性,具有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李红岩研究员的《“绝地天通”与原始宗教的转型》指出:“绝地天通”所包涵的意味非同一般,通过对《尚书·吕刑》等经典文献的考索,揭示“绝地天通”与原始宗教转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的《“功”的文明史纪念:公共工程营造与早期国家的出现》提出:考察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不能不注意公共工程的意义,而古书中“功”字的物化形态,恰恰表现为营造公共工程。他着力解读与“功”相关的史书记载与神话传说,兼谈技术发明和天神崇拜,生动证明了“工程史”在史学研究中的不俗地位。

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教授的《浅议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标志——兼谈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恩格斯论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展开,以中国古代夏朝为例,论证了该理论的可靠性,并就中华文明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我校李禹阶教授的《“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认为史前中国的族群融合与“最初的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并非直线式的,而是各文化区域间往复、曲折的互动,正是这种文化互动推动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最初的中国”的形成,并由此建构其后夏商周三朝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范式。

山东大学方辉教授的《以中国实践丰富发展聚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立足我国40年的聚落考古实践,指明当前聚落考古学方法的不足,并呼吁发展聚落考古学理论,创新聚落考古学方法,加快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

据悉,本次高峰论坛会期持续一天半,除上述主题报告外,另设有四场大会报告。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网站:www.dmupya.com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威尼斯·(wnsr)888 - 最新认证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