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继刚,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获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青年动物生理生态学工作者”、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党是年轻人的指引,年轻人应该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夏继刚提起自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衷时说。他于2002年6月入党,至今已有19年党龄,在不同学习工作时期担任了博士生支部书记、教师支部书记、党委委员等。日月恒升,山高水长,他始终将入党誓词作为工作的初心和指引,专注务实党建跟党走。
党是人生道路的明灯
在学生时期,夏继刚作为学生支部书记就十分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建设。对于因学业和情感等问题而情绪消沉的同学,他采取安抚和心理疏导的方式,鼓励其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避免误入歧途。“入党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心中有党是人生道路的明灯。”也许正是对党的信仰让夏继刚扬起气力生活又沉下心来做事,成长为一个积极而务实的党务工作者。
2019年“七一”前夕,夏继刚获评“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然而,谈及这个荣誉称号,他笑了笑说:“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夏继刚十几年如一日地乐于平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竭尽所能地默默奉献着。
作为学院“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夏继刚非常重视党建工作与学术研究的相互成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党建即要扎实推进党务工作的落实,学术即为做好理论研究与应用服务。在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时,夏继刚就作过《建设生态文明铸就美丽中国——党史学习之“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讨论》等专题报告,希望继续在长江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美丽中国做出生物人应有的贡献。
教研相长为党服务
“探索生命奥秘,促进人类发展”,这是生命科学学院逸夫楼大厅墙上的一句话,折射出以夏继刚为代表的一线教研工作者对初心使命的一片热忱。
科研不仅是夏继刚的兴趣,更是他对入党初心的具体呈现。科研中,他研究以秦岭细鳞鲑为代表的冷水性鱼类温度适应性进化,探求生物科学领域的奥秘。同时,夏继刚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专注生物栖息地保护问题。他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表述,希望为我国生态保护尽绵薄之力。
在教学中,夏继刚坚持“学术无愧于人师,德行堪为师范”的原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夏老师给我们上课看似随意,实际上逻辑性和专业素养都非常强。他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整合好的知识体系都是信手拈来,仿佛课本就在他脑袋里一般。”研究生彭敏锐的语言中透露出敬佩。在教学侧重点上,夏继刚更注重培养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科特点增加对实验设计的能力的考察。
他还创新性地把户外当作课堂,让同学们的学习从书本上跳跃出来,与大自然进行更亲切的交流,关注身边的生态问题,比如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治理、蚂蚁的真社会性、水域微塑料污染等问题。“这是和很多老师不一样的。”夏继刚本科课程的课代表郑宇辉说。丰富的研究经历和专业知识储备,让他在课堂上能够充分扩展理论书本,方便同学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在实际中为国育人,为教学服务,注重学生未来发展。
生活认真积极向党
夏继刚是一个积极生活的人,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曾于西安、北京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但他谦虚地表示只是“爱好使然”。夏继刚从热爱的书法艺术中梳理了我国文化与哲学的脉络,认为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生命科学的呈现形式具有艺术美感,而艺术的形成又离不开严谨地遵循起笔落笔的规范。
夏继刚谦逊和善的性格让他与学生的相处处于亦师亦友的状态。“和夏老师交流让我感觉不仅仅是老师在给学生答疑,更像是好朋友之间的聊天,没有压力。”郑宇辉回忆师生解疑答惑的场景时这样描述。夏继刚在生活中也保持着积极心态,“经常能在他脸上看见笑容”,空闲时会与老师和同学们相约体育馆打羽毛球,在传统体育竞技中增进沟通了解,在汗水挥洒中传递拳拳真意。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夏继刚正是这样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自励自勉,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默默在党务与教研工作中服务着,对工作激情满怀,对科研一丝不苟,对学生德爱相济。脚踏实地做事,而不忘心中灯塔指引,愈走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