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年的努力总算是见证了收获,从一定程度上迎来了突破性发展的机遇。
优秀专业的培育需要深耕细作
能够将经济学专业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与管理学院在专业设立二十多年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从根本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思路。持续不断推进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以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发展;坚持调查研究,发现新需求,找准新问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基于过程评价思路,制定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学生毕业论文等评价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与此同时,学院在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强化师风师德建设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师资队伍方面组建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协同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建立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培养机制,构建青年教师校、院、系、教研室和课程组五级不间断衔接培养机制。以经济学专业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应用经济学导师团队是重庆市优秀导师团队。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加强经济学教研室、课程组建设,形成了院、系、教研室、课程组完整教学组织架构,组织开展广泛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名师工作坊、教学沙龙、微课制作、本科生导师交流等活动,教师综合能力得以极大提升,青年教师很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师德师风惩戒与考核制度。学院还加强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让教与学、考与评既有保障又有监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了追求高质量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采访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道平教授表示,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进步,不仅给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业发展资源和空间,也给教师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有专业优势才是发展硬道理
从2019年重庆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到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虽然仅仅一年时间,但确是前期不断努力和积累的结果。陈道平副院长认为,这主要依托于经济学专业长期形成的特色优势:第一,构建了“16+2”的课程体系,特别加强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第二,逐渐形成了校内教学名师和校外专家引领的协同育人教师团队,从而构建起校内外协同育人实践体系。团队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博士44人,专业实力位于重庆前列。第三,形成了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融合的育人格局,把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他强调:“我校是综合性师范大学,因此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融合式教育,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优势。”
现今,重庆市内经济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高校共有三所,我校便是其中之一。在谈到申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竞争压力时,陈道平副院长说:“我院一直注重本科专业的建设,也一直在努力提升相关专业实力,因此,当机会来临时,我们便抓住了机会。”同时,他还强调:“我们也会关注其他高校的发展,与他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引擎已发动当一往无前
据陈道平副院长介绍,接下来,学院总体上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围绕“四个回归”,对接国家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人才。按照学校“本科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标准导向,坚持质量取向,坚持能力本位,坚持持续改进,坚持育人取向,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办学,进一步加强经济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内外协同实践体系建设,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之后,学院有了更高层次的建设平台,可以与更多的高校进行平等对话,在资源投入、生源质量等方面也将获得更多支持。说话间,陈道平副院长双手围成一个圆环,示意道“我们将以经济学专业为引领,带动学院其他本科专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从而推动学院的整体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经济学专业介绍:经济学专业于1992年开始筹备,1998年获区域经济学硕士点,2000年设立经济学本科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数量经济学硕士点,2010年获重庆市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和2016年应用经济学被分别确立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2019年经济学被确立为重庆市一流专业。目前,经济学系已建立起包括经济学成人教育、经济学全日制本科教育、经济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区域经济研究所”“统筹城乡经济系统分析与仿真研究基地” “重庆山地经济研究所”等多个教学科研支撑平台和“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市级重点学科。2007年,经济学系教学团队被评为学校9个优秀教学团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