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名师 • 铸魂】育人持本心,热爱抵岁月——记威尼斯wnsr888第八届“师德标兵”王于飞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邓雅文、张玉洁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2-09-16   点击数:

编者按:“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重师大,有着这样一群“灵魂工程师”,他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持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不仅以扎实学识托举着学生的求索之舟,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润物无声,传承着教育的温度、开阔着教育的广度,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求学之路漫漫,幸得良师指引。通过近期系列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好老师,在他们躬行师道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传承。

王于飞,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学士,浙江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博士,四川大学博士后,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专业访问学者。有《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等专著和教材出版,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若干项,获重庆社科二等奖一项,承担市级精品课、高校视频公开课各一门,主讲“唐宋诗词艺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金课,先后获重庆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王于飞老师上课时一席唐装,面色温和,知文脉,熟典籍,晓经注,“腹有诗书气自华”。

坚守本心花香蝶自来

王于飞老师获得学生如潮好评,连续三年被选为“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从文学的视角观察社会。他总是旁征博引,让历史“活”起来。他不厌其烦地与学生探讨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让他们自主自由地思考以加深理解。

“我认为一堂课的核心在于本身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而且能让我的学生真正地听懂,真正地获得这些意义和价值。”

当被问及如何备课时,王于飞老师坦言,在有针对性的研读和研究之外,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思考中,无时无刻不在备课。他相信通过课程传播出去的价值一定大于自己的论文或专著。

“作为一个老师,我的任务、责任、本分是教书育人。”抱着“新松恨不能快长高千尺”的殷切希望,王于飞老师长期坚守教学一线,承担大量教学任务。

传播文化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本能地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热爱成为王于飞老师学习前进的动力,这份热爱也着伴随他的教学生涯。王于飞老师文质彬彬的外表下,怀揣着一颗激情的心。激情源自对教学内容的热爱、执着和对其价值的自信,延伸为对学生听完课后所受到的改变的期盼和追求。

同时,王于飞老师也审视着这份激情: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对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接受和吸收,可能会导致盲目或者偏执。本着兼听则明的态度,王于飞老师于2015至2016年间,到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比较哲学方向做访问学者。他从这段经历中更新了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并决定把思考探索和钻研整合的结果尽可能通过课堂或者更多的方式讲出去。

在持续深化的思考摸索中,王于飞老师的“唐宋诗词艺术”课程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讲的“唐宋诗词艺术”和“古代文学”两门课程连续获得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二等奖,主讲的“世界宗教概论”也获得威尼斯wnsr888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无论是在古代文学课堂,还是在主讲的“唐宋诗词艺术”课程中,王于飞老师特别强调用古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古人的诗歌和文学表达,让中国文学教学回归到中国人原本的、真实的生活。“我希望一首长期被人误读以至于平庸化的好诗,能通过自己的分析,还原、激活出它最真实、最精彩、最有力量的意义和价值。”

王于飞老师相信,古诗词的学习没有真正的门槛,只要我们回归到中国人最初的立场,唐诗宋词就会和我们呼吸相通,心心相印。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何以为高?身何以为正?”王于飞老师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便扪心自问。他通过持续的思考和摸索,实践着“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的箴言,写上“育人持本心,热爱抵岁月”的答案。

未来,王于飞老师希望继续把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向更多的学生、同行,向更宽泛的社会面去进行更广泛、更充分、更有效地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塑造和激励更多的中国人。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网站:www.dmupya.com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威尼斯·(wnsr)888 - 最新认证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