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第9版登载我校校友张雪先进事迹。全文如下:
2009年,张雪选择去当一名村官。面对大家的不解,80后的她说:“当村官不是‘镀金’,对农村我有自己的想法。”9年过去,张雪的想法一一实现:修村路,发展养鸡产业,建农村电商平台,打开村民致富路。
从不懂农村的城市姑娘,到村民信赖的“张村头”,张雪说,“9年青春不负韶华,村民信任我,我就要为村民干实事。”
做村官不“镀金”,为民修起幸福路
2009年,毕业于威尼斯wnsr888经济专业的张雪,放弃去银行工作的机会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来到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任村主任助理。
刚到农村,张雪干劲十足,生活上却不适应:农家菜吃不惯,田坎里常摔跤,开会时几个人转着喝一个大茶缸。一次去村民家,见凳子上沾了些鸡粪,张雪顺手拿出纸巾要擦。“城里来的,是要讲究些!”村主任一开口,村民全笑出了声,她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村民眼中,张雪是“娇气”的城里姑娘;村干部眼里,她是“镀金”的大学生。村干部去农户走访,就让张雪在办公室整理文件,扫扫地。
“不带我,我就自己跟着去。”带着股韧劲儿,张雪渐渐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在和村民拉家常中,张雪发现大家最迫切的需求是“修路”:全村2100户7200多人,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修路需要指标和资金,镇里提出“只要你能10天筹齐修路的10万元,路的指标镇里为你争取到!”
“当村官,就该为民做点事,再难也要硬着头皮干。”张雪列出计划表,开始奔波起来: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召开动员会,带头捐款,筹集爱心资金……天不亮就出门,夜深了还在走。“话说多了,声音都是哑的”,不到10天,张雪带着12万元集资款,拿到了修路指标。
2010年8月,一条3.2公里的沥青路正式建成。年底村支两委换届,张雪高票当选鹿子村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荣昌区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
嫁妆钱建鸡棚,带头发展养鸡业
2009年,鹿子村开展林权改革统计工作,张雪发现村里有大面积闲置山林,在山林养鸡,发展林下循环经济,大有出路。村民大会上,张雪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得知前期要投一大笔钱,村民们犹豫了。
“既然村民不敢尝试,我就先打个样板。”张雪从父母那里要来10万元嫁妆钱作为启动资金,建起了两个鸡棚。学打疫苗、配饲料、打扫鸡舍,有时看着满地的鸡毛和鸡粪,张雪连饭都吃不下去,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年后,两个鸡棚出栏1.4万只鸡,顺利卖出,一下打动了村民。村民开始尝试投钱养鸡,张雪便请来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建起20多个林下养鸡棚,又找来一家大型餐饮集团与鹿子村签订了80多万元的订单。到了年底,养鸡户腰包都鼓鼓的。
2012年,为增强创业大学生村官抵御风险的能力,由张雪牵头,荣昌区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桑园土鸡”“吴家蔬菜”“双河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合作社吸引700多家农户参与,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建平台学电商,村民喊她“张村头”
2013年8月,张雪调任荣昌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这里的村民靠养鸡和种地为生,可手里的土鸡蛋、花椒、花生等土特产却卖不上好价钱,加上“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张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能不能做一个农村电商平台,把优质农产品卖到城里,让留守的村民也能在家创业就业?”经过调研和学习,2014年底,张雪牵头的“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正式上线:村民可在平台代售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大学生村官也可以开设专区销售农产品。每个村设立一名信息员,为农户提供产品包装、品控、中转等服务。
为改变村民对网络购销的认识,张雪制作PPT,借每周进院坝放电影的机会,讲解什么是电商,手把手教村民使用电商平台。她还自己编辑产品推送信息,设计产品展示,每个周末带上农家产品和宣传资料,到重庆的小区做推广。
通安村9社居民李传莉依托“在村头”开了一家农产品专卖店,每月销售额能到5000元左右。不仅是李传莉,更多的村民尝到了电商的甜头,如今,“在村头”平台已成村民心中的金字招牌,会员达6万多人,在全国建立了600多个村级站点,帮助1300多农户卖出1260余万元农产品,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张雪也有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张村头”。
2016年,荣昌区整合财政资金,凑集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张雪利用村里的旅游资源,申请到130万元的扶持资金打造了一家特色民宿,并注资一家陶艺村。“通过这些产业,通安村2017年村集体实现纯收入13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0万元。”张雪对未来充满信心。(《人民日报》2018年5月4日第9版)
相关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5/04/nw.D110000renmrb_20180504_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