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0日17时15分讯(李欣雨 李婷婷 何婷)她,用心钻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她,谦虚平和,牢记教师本职默默付出;她,温暖可亲,成为学生生活中信任的朋友。
她是杨姿,从2000年入读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文系,到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再到2010年毕业入职威尼斯wnsr888,杨姿与师范院校有着“不解之缘”,连同事们都称呼她为“老师范生”。
从读书到工作,与师范结下不解之缘
杨姿成长在文学气息浓郁的环境里,家里三代人都是老师,于是她从小就有了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想法。但真正把这个想法当作目标确定下来,是在大学本科阶段。在这期间,杨姿爱上了文学,希望能从事文学研究,于是,杨姿的梦想“发了芽”——成为一名文学院的大学老师。
成为一名文学院的大学教师后,杨姿的梦想“落了地”,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幸运地把兴趣和工作结合到了一起。杨姿一直也跟学生强调,要珍惜自己的兴趣,并为之努力。她说:“如果说你没有这份兴趣,你就不会为了这个兴趣去努力,收获什么你就更不知道了。”
刚来到威尼斯wnsr888时,杨姿就见识到文学院的一个传统——邀请退休老教授回来“闲谈”。虽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杨姿说她能感受到老教授们身上的凝聚力、召唤力。
看着老教授们虽已高龄但仍精神矍铄,杨姿问自己:“是什么在滋养着他们?”答案很明显——文学。听着他们谈论着学校以前的事情,仿佛电影画面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杨姿在老教授们的回忆中重温了学校过去的历史。
“他们身上那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贯通感,给了年轻老师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杨姿希望将来她也可以像这些老教授一样,带给年轻人这样一种精神动力。这种向往也一直激励着杨姿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
从教学到研究,一直在路上
作为一名教文学的老师,杨姿践行的教学是“在路上”。
“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学生,所以一个萝卜一个坑,挖个坑来填萝卜的事情,实在是不属于教学。”
在杨姿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认清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扣准社会和时代给予的课题,拥有思想资本的积累,并且具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每一门课开学,杨姿都会对学生进行两到三个周的“摸底”。这是为了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体系和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偏好,以便调整课程的侧重点。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杨姿总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一次生病需要手术,为了不耽误教学,她把手术时间一拖再拖,办理了入院手续后又回到课堂,在放假前一周戴着住院手环在讲台上完成了学期的最后一堂课。
身为教师,杨姿也从未忘记自己钻研者的身份。这些年杨姿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2项,参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眼里的领路人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和杨姿保持着联系,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遇到问题和面临困惑时,杨姿不仅愿意倾听,还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在学生刘婧眼里,杨姿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代表。“杨姿老师不仅在学业方面非常厉害,还非常非常真诚。”
再提起杨姿老师以前对她的帮助,刘婧的语气里满是感激。“我记得我考研那一年,心理压力特别大。渴望得到帮助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杨姿老师。那段时间也正是杨老师工作繁忙的时候,但她还是专门抽出时间来见我。听我‘倒完苦水’,她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帮我稳定心态。”
让刘婧感动的不止于此,在那天谈话结束后,杨姿还拿出了“礼物”——考研用的本子和书签。这时候刘婧才知道,这是杨姿专门为她准备的。刘婧当时想着杨姿对她说的话,拿着杨姿送的本子,心里面觉得特别温暖,顿时感觉没有那么迷茫了。
“这件事在我的整个考研路上,包括到现在的人生经历中,都是一件特别温暖的事情。”目前在攻读硕士的刘婧依然把杨姿视为成长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领路人。
在师范院校求学十年,在师范大学任教十年,“老师范生”杨姿始终初心未改,刻苦严谨追求文学,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相关链接: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