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不辍献亲人——文艺志愿者张礼慧
文艺志愿者:张礼慧,歌剧表演艺术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威尼斯wnsr888音乐学院院长、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她是舞台上的神女。她是学生们的母亲。她是音乐的使者,带着夏日的玫瑰,跋山涉水十六年,把永恒之歌送到无数普通人的心上。
从神女到使者
2016年1月22日深夜,重庆江北机场。张礼慧结束了在国外的艺术交流,乘机返回重庆。她把行李交给前来接机的家人,随即坐上等候多时的另一辆汽车,在茫茫夜色中赶往400公里外的城口县。第二天,重庆文联将在那里举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大部队当天下午已经抵达,她必须赶在黎明前到达,才不耽误上午到明通镇的慰问演出和下午她主讲的经典音乐讲座。
城口县地处渝东北,在陕西、四川、重庆三省市交界的莽莽大巴山中,边远、寒冷、贫困,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中国文联和重庆市文联的对口帮扶县。凌晨二点,汽车临近城口县时,气温骤降,路面积起厚厚的冰雪。司机下车,给轮胎套上防滑的铁链。严寒,总是严寒,或者酷暑。自2002年第一次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来,16年里,张礼慧数百次冒着严寒和酷暑,上矿山、进工地、进灾区,进偏远学校、进贫困山村、进养老(孤)院,把音乐送到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朴素的心坎上。
张礼慧是一位一直带着桂冠的艺术家。
她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喜欢唱歌。命运眷顾美丽而勤奋的她。她如愿考上中国音乐学院歌剧表演系。她参加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美声唱法专业组第一名。她担纲主演歌剧《巫山神女》,获得包括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数十项大奖,观众亲切地称她为“神女”。美国克罗拉多大剧院在全球招募歌剧演员,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她参加歌剧咏叹调大赛,获得第一名。她的青春,全部用来执著地攀爬艺术高峰,心无旁骛,磨石成镜。
张礼慧也是感恩故土、反哺人民的艺术家。她在歌剧艺术界享负盛名的时候,谢绝美国方面的诚恳挽留,回到祖国,回到重庆。在故乡这座年轻直辖市的歌剧院,她带领演员排演《蝴蝶夫人》《弄臣》《图兰朵》《伤逝》等经典歌剧,给山城人民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提高了剧院的歌剧表演整体实力。正当盛年,她又华丽转身,离开舞台,作为重庆重点引进人才,出任音乐学院院长。她一边在校园培桃育李,一边深入基层,为普通群众歌唱,足迹踏遍巴山渝水。在重庆文艺志愿服务者中,她是走得最远的一个,唱得最多的一个;是参与最早的一个,坚持最久的一个;是做得最多的一个,说得最少的一个。在熙熙攘攘、名来利往的时代,她像一个使徒,怀着信仰与慈悲,把音乐送到离繁华很远、离灵魂很近的地方。
灵魂的歌唱
张礼慧结缘文艺志愿服务,是因为一场被狂风吹散的歌唱。
那是2002年的冬天,她应邀第一次到巫山县建平乡小学校开展慰问演出。建平乡地处巫峡峡口,山高风急,建平小学又正在风口上。那天张礼慧站在小学操场简陋的土坯舞台上,为村民和学生演唱《故园恋》。刚唱两句,一阵风就狂猛地吹来。风把她的歌声吹散了,风把简陋的音箱吹翻了,风把她也吹歪了。但台下的观众执著地等在风中,没有一个人离去。当她的歌声重新响起的时候,她看见那些常年被风吹得皲裂的脸上现出奇异的宁静和甜蜜,这是音乐清泉流经心田才有的宁静和甜蜜。她还看见一个留守儿童眼里闪烁着渴望与纯真的光芒。那一刻她受到的震动,完全不亚于美国克罗拉多大剧院潮水般的掌声带给她的震动。那些生长在穷乡僻壤、过着粗粝生活的人,虽然未曾经过音乐训练,但他们长着一双灵敏的耳朵,一副善感的肝肠。如果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高山流水寻候知音的过程,那么知音就在眼前。大地上没有一双耳朵是蒙昧的!而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音乐从未将任何人遗忘。那一刻,她真正感受到音乐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使命。从此,她成了坚定、积极、无私的文艺志愿者。
张礼慧是广受赞赏的歌剧艺术家。如何让高雅的音乐艺术走向民间,与普通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她在歌剧、美声、民间这三者之间寻求契合点。她选取群众熟悉和喜欢的曲目;她坚持美声演唱;她在演绎中汲取民歌演唱技巧;她特别注重咬字行腔,字正腔圆,让群众听清楚,能感受。听过她演唱的观众无不感动。他们说,没想到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一些歌曲,竟然可以唱得这么美。张礼慧的演唱是打开经典的另一种方式,她的演唱提高了那些歌曲的品质。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真情。张礼慧对世间普通人事怀有诚挚的爱,她为群众演唱的时候,那双美丽温婉的大眼睛,亲人一样凝视着听众,那些生活在大地上的朴素的生命,她从他们的脸上,阅读他们的命运境遇,感受他们的苦乐悲喜,歌声百转千回,回肠荡气,饱含深情,常常听得人禁不住热泪潸然。在机场、车站,她唱《祝你平安》;在矿山、工地,她唱《大哥你好吗》;在偏远村庄、学校,她唱《故园恋》;在养老院,她唱《你好吗》,歌曲结尾,那一声接一声“你好吗”,问得那些老迈孤独的人眼泪纵横。拉着老人的手,她也忍不住眼泪婆娑。
张礼慧难以忘怀她夜莺般美妙的喉咙怎样啼血般唱出野性火辣的乡野村歌。
那是2015年,重庆文联组织艺术家去深度贫困村巫山县瓜瓢村开展文艺扶贫、创作采风。一位音乐家创作一曲《瓜瓢村之恋》,邀请张礼慧演唱。张礼慧懵了。她一直唱高雅美声的歌喉,哪里唱得出这样朴拙、野性、火辣的民歌!但是朋友与村民的恳切、艺术家的责任让她难以推脱,她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瓜瓢村一户村民家里。她与村人一起挖土豆、割烟叶,与他们推心置腹拉家常。她看到这一群人,生活如此艰辛,却又乐观豪迈、满怀希冀。她看见土地在孕育,草木在生长,河流在流淌。她觉得她跟他们融汇在一起,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当村民向她敬上一碗家酿的苞谷酒,她毫不犹豫仰头就喝了下去。那是她平生第一次这样喝白酒。当醇厚甘冽的苞谷酒顺着喉咙进入肝肠,她肺腑间忽然涌起激情,火一般冒出喉咙,竟然是滚烫、炽烈的《瓜瓢村之恋》!她唱得质朴、 粗犷,自然天成!她非常惊喜,非常感动。这支歌是她为人民、为生活献出的诚挚之礼,也是人民与生活对她的馈赠,是她艺术之路上新的收获。从此她对人民、对生活,有了更为宽广、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
播向心田的种子
有人说送欢乐到基层活动有固定模式,即几首流行歌曲+几则相声小品+几段舞蹈杂技,观众喜闻乐见。
问题是,群众乐是乐了,笑也笑了。但乐过,笑过,心头还剩下什么?
张礼慧想探索出更丰富、立体、多维,更有效的文艺志愿服务模式。
还是在巫山县建平乡小学校。2012年,张礼慧又率文艺志愿者小分队前来演出。与演出团队一同抵达的,还有一台珠江牌立式钢琴。那是张礼慧四处筹集资金为建平小学购买赠送的。当四名搬运工人抬着钢琴沿着山路趔趔趄趄走进学校,美丽的张礼慧护犊一样扶着钢琴,建平小学年轻的音乐女教师哽咽了。她以为她大学毕业后,一生再也不会看见钢琴了。没想到这一天,钢琴神奇到来。琴盖打开,十几双小手争先恐后伸过去,小鸡啄米似的弹得叮叮咚咚响。张礼慧欣慰地笑了。这些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孩童,与一台钢琴的相遇,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机缘呢?那88个黑白琴键,叮叮咚咚咚敲在他们心上,谁说不会为他们敲开通向艺术的大门?
这以后,她又四处筹资,五年里购置了10台钢琴,200只口风琴,500只葫芦丝,100台播放机,上千张经典音乐CD碟,上千册音乐书籍,分别赠送到贫困山区中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仅有硬件是不够的。张礼慧还非常重视乡村音乐启蒙教育。为了让农村孩子在启蒙之初能接受正统、规范的音乐教育,她到农村学校举办音乐讲座,对音乐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十几年来,共举办基层音乐讲座100余场,还选拔50多名基层音乐老师到她所在的学院进修。
2016年春天,武隆区仙女山镇小学语文课堂,张礼慧教孩子们唱《声律启蒙》。教唱的曲子,是张礼慧邀请音乐家专门谱写的。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学好古诗词,她请音乐家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50余首古诗词及国学经典谱曲,并到全市30多所中小学教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她把《诗经》送到了学校课堂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把唐宋诗词送到学校课堂上。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她把蒙学送到课堂。
随着张礼慧与学生们的诵唱,那些躺在中华文化灿烂的长河里,闪着黄金般光芒的文字,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到了孩子们的心上。
高雅艺术下基层,同样也是把经典的种子播撒在普通人的心田。时光倥偬,人世匆忙,唯有经典,才能抵御时间的侵蚀;唯有经典,才具有永不衰退的生命力;也唯有经典,才给人的精神与灵魂以丰厚的滋养。推动经典艺术走向民间,以经典塑造人的品格,让经典滋养人的灵魂,一直是张礼慧不懈的追求。
有人说送高雅艺术到基层很难,一是因群众不懂高雅音乐,二是因为艺术家放不下高雅的架子。
对此张礼慧不以为然。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谁说阳春白雪只是圈子内的专享?高雅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艺术家不高高在上,只要你有一颗诚挚之心,只要你愿意俯下身子贴近人民,人民都会懂得。只要找准着力点,走对路子,高雅艺术一样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她推动经典音乐进机关、进企业,排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鉴赏”音乐会,用解析与咏唱结合的方式,让群众感受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结合的魅力,为全市行政企事业职工演出、讲解30余场;
她推动经典歌剧进校园,举办著名歌剧曲目演唱和大歌剧表演,在全市大学院校演出《费加罗的婚礼》《卡门》《图兰多》《茶花女》《弄臣》等歌剧及选段演唱20余场,举办经典歌剧欣赏讲座30余场;
她带着她的歌剧作品《江姐》《巫山神女》《芳草心》,到三峡库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巡回演出20余场;
她为了提高重庆歌唱水平,邀请国内外著名歌唱家来渝举办经典音乐演唱辅导讲座30余场。
一个艺术家,在广阔的大地和时代的洪流中,要有自己确定的位置,心怀真切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民,有自己的创作根据地和精神坐标,有创作立场,才会有旺盛的创造力,作品也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张礼慧是那么热爱音乐,那么想把最好的艺术与更多的人分享。她温婉,恳切,坚决。这是一位女歌唱家的恳切与坚决。经典如此美好,难以言说,难以抗拒。那尽善尽美又至诚至真的演绎,表现出丰饶开阔之美。活着为了歌唱,为了把最宽广的深情,献给生活,献给大地,献给大地上的最普通的人民。
绿叶回报根的情
张礼慧头上有许多闪亮的光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重庆市民进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威尼斯wnsr888音乐学院院长。这些荣誉和职务,她并非心安理得地享受,而是被她用来聚集资源和力量,投入到文艺志愿服务中去。
她组织开展“大学师生暑期音乐实践活动”,每年暑假组织优秀音乐教师及优秀学生到基层为群众演唱、创作采风,培训辅导中小学音乐教师。
她开展“重庆音乐服务基层百人百作活动”,每年组织100名音乐人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举办音乐讲座,收集民间音乐资源,创作音乐作品,推介提升民间音乐品牌。
她组织在渝民进优秀医疗专家与艺术家到基层开展送文艺、送医疗服务。台上,艺术家为群众演出;台下,医疗专家摆开诊台,为群众诊疗。同一时间,群众身体得到诊疗,灵魂得到慰藉。
张礼慧每参加文艺志愿活动,都会拍照片发朋友圈纪念。照片上有满面尘土的劳动者,有怀抱稚儿的母亲,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天真可爱的儿童。他们有的凝神静听,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热泪盈眶,有的深深沉醉。朋友们点赞之余,不禁问她:你是主角,为什么从不上自己的照片?她说,那些听到我们的歌声,内心被触动,脸上露出欣喜的人,才是主角,是生活的主角,也是我们活动的主角。作为艺术家的我,永远只是配角。
自2012年开始,每到毕业季,威尼斯wnsr888音乐学院都会举办“三春湖之韵”演出季,在一台台师生音乐会、独唱独奏音乐会中,以“张礼慧和她的儿女们”命名的师生音乐会成为演出季的亮点。
一个女人,若长了一副慈母的心肠,就会牵念照拂更多需要关爱与帮助的人。张礼慧在学院上课,从不关闭琴房的门,以方便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其他学生来旁听。她出任重庆市环保大使,多方奔走,说服有关部门加强对环卫工人安全保护,增加环卫工人工资津贴。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心忧不法网络信贷对大学生的伤害,提出“完善大学生征信系统,控制大学生信贷风险”的提案。她关注儿童成长安全,呼吁建立覆盖全国的失踪儿童信息查询系统。她心系城市“蚁族”生存,呼吁建设公租房,改善城市贫困人口居住条件。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发生后,她率队到为受伤群众及救援队伍演唱。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率队开展义演,把演出收入全部捐给灾区,后又数度亲赴灾区,为灾民捐赠、演唱。
2015年,张礼慧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面对荣誉,张礼慧说:“艺术的源泉取之于民,艺术成果也要普惠于民。送文艺下乡,不光是文艺惠民,更是作为艺术家的我与生活、与人民联系的一种方式。我以这种方式反哺生活、反哺人民,同时接受生活的滋养、人民的教育。投之以桃,报之以琼瑶,最大的受惠者还是我自己。”
著名歌剧评论家刘诗嵘说:张礼慧看重的决不仅仅是荣誉和物质待遇,她更看重的是如何能够有效的发挥所长,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艺报效祖国和人民对她的培养。
在中国神话中,神女是爱的化身,美的化身。歌剧《巫山神女》是张礼慧的代表作,她塑造的神女,是女娲补天遗落下的一块礁石,为了保护峡江人民的平安,她不惜牺牲自己,化为山石,伫立在长江岸边,对土地和人民日夜祝福守望。
这就是著名的神女峰。
艺术家也是大地和人民的守望者与祝福者。
张礼慧——这位满怀深情的歌唱者和祝福者,这位音乐的虔诚使者,她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情怀,十几年不变地守望初心,守望时代,守望人民。只要大地上还有耳朵在倾听,她就不停止歌唱。
(本文转载自中国文艺志愿者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