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东河村就一个理由:爱你们!”这是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冯佺光教授初到东河村时写给村里父老乡亲们的一封信里的话,也是年近60岁的他毅然选择离开大学讲堂而自愿奔赴偏远且贫困的东河村帮助乡亲们改善生产生活工作的初心与情怀。
2019年3月,作为学校选派到城口县东河村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冯佺光教授背着行囊来到东河村,他便在这里扎下根来,开始了吃、住、干在村的“三在村”生涯。初来乍到的冯佺光教授深知要让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就要让乡亲们信任和接纳自己。他把自己当做东河村的一员,始终心系408户1662位村民,情牵121户487位建卡贫困户。他挨家挨户调查走访,倾听父老乡亲的心声,解决一件件乡亲们关心的难事。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三农”经验与东河村的实际,为东河村的脱贫工作出谋划策。久久为功,作出了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渐渐地,“冯书记”成了村民们常念在嘴里的三个字,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儿,他们都来找冯佺光教授商量。
“我们初次见到冯教授的时候,他正在村民的菜地里帮忙挖土豆。”去年7月曾到东河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唐月沁同学对冯佺光教授“接地气”的形象尤为深刻,沾满泥土的运动鞋、被汗水浸湿的衬衫、黝黑的脸庞……冯佺光教授佝着身子熟练地把土豆从菜地里刨出来装进箩筐的样子让她不敢相信这是才到东河村三个多月的大学老教授。
扶贫工作,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冯佺光教授明白“输血式”扶贫远不如“造血式”扶贫,长期以来注重精神志智和产业兴家、产业兴村的他在驻村帮扶过程中始终把“扶志”与“扶智”放在关键位置。他到村民家中,一边帮着村民做农活,一边与村民交心谈心,深入浅出地把扶贫政策和相关项目解释给村民听。他时常把鼓励村民团结一心、科学种养殖的话挂在嘴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树立了脱贫的志向、拥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又为东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冯佺光教授正和东河“村支两委”干部职工、驻干、驻对成员齐心奋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脱贫攻坚战不辞辛劳、不停奔波。
在冯佺光教授的办公桌上有一块石头,上面写道:“放得下充满光环的天地,下得了精彩的大学讲坛;离得开物华天宝的巴山,放不下东河村里的三农。”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土地,冯教授手中的那支粉笔变成了田间地头的锄头和村域经济发展的情思。在学校里,他育桃李满园;在乡村土地上,他是村民们脱贫攻坚的精神培育者,观念的转变者、实践的行动者。一生耕耘的冯佺光教授、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向我们诠释了初心情怀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