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支持和激励更多高校教师成为“大先生”——三论重视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张敬   发布日期:2021-10-27   点击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如何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如何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成为“大先生”,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首先,高校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平台。鹰击长空,鱼纵大壑,一流平台才能聚集一流人才。在过去,一些留学人员选择在海外发展,主要看重的就是平台和科研条件。而如今,我国高校现有15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前沿科学中心、9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还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无疑为人才栽下了一棵棵“梧桐树”。如何引得凤凰来?则需高校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以开放姿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此开拓一片孕育“大先生”的沃土。

其次,高校要改革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关键看培养人,而不是“头衔”。打破“五唯”的“紧箍咒”,一方面,要突出质量导向、同行评价,让人才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减少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数等评价方法。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保障安心执教、悉心指导学生的教师得到更多肯定。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特殊奖励。只有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发现和使用人才,才能让更多“大先生”脱颖而出。

再其次,高校要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钻研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对弈如此,做学术更如此。“大先生”绝不是“填表教师”“报销教师”“开会教师”。只有把相对完整自主的时间还给教师,才能让其回归本位,深耕专属领域,走向学术领军位置从而成为“大先生”。高校应切实增强行政事务计划性和协调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工作流程,精简整合涉及教师的非学术性事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此外,高校还要营造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古有百家争鸣,今日的大学也应有兼容并蓄的环境。在把握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高校应鼓励不同思想碰撞、不同学术争辩,努力为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学术思想、拓展学术思维创造条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先生”的水平和境界需要久久为功。因此,大学既要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支持他们参与或牵头重大科研任务,又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容错机制,鼓励教师心无旁骛地向“大先生”进发,防止学术浮躁。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高校应当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从提供发展平台的基础,到评价改革内涵建设,再到营造潜心治学大环境,高校在各方面皆大有可为。唯有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有志、更有机会成为得到师生和社会认可的“大先生”、好先生,才能真正引领高等教育打开崭新格局。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网站:www.dmupya.com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威尼斯·(wnsr)888 - 最新认证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
Baidu
sogou